中西医结合学院

Schoo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我校中西医结合学院2024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顺利结营

发布者:中西医发布时间:2024-07-09浏览次数:10

2024年7月5日至7月7日,上海,骄阳似火,暑气蒸腾。然而,炎热的天气并未阻挡一群热情洋溢的青年学子们的脚步。他们怀揣着对中医药知识的渴望,齐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参与由中西医结合学院主办的 “中西医结合学院2024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 。本次夏令营旨在选拔对中西医结合研究有浓厚兴趣的优秀大学生。本次夏令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子,经过学业成绩、综合素质等层层遴选共有来自全国各个高校的20位优秀大学生获得入营资格。

7月5日,营员们在中西医结合学院完成了注册报到。次日一早,夏令营的开营仪式在图书馆裙楼四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出席开营仪式的嘉宾有中科院院士林国强、我校舒静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刘胜、科技处处长吴美平、教务处处长张亭立、学工处副部长张瑛、校团委副书记李云、中西医结合学院及相关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由中西医结合学院郑月娟副院长主持开营仪式。

开营仪式上,舒静副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她指出作为中医药的传承者、创新者、发展者,希望同学们能在这所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学校中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学习到最前沿的知识,坚定地选择未来发展方向,并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随后由舒静副校长宣布2024年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正式开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林国强院士为本次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开营第一课。林院士首先从为师、为学、为医三方面向大家回顾了鸿儒大医裘沛然老先生的一生。以自身的中药创新过程与四种具体药物的不断发展完善,制剂的改良寄语同学们“要融合创新,充分利用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推进中医药的发展”。他指出要发展中医药特色,采用多学科交叉,中西医结合,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吸收中求创新。告诉同学们要正真学好中医必须做到“自尊”、“自信”、“自强”,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水平。

当日下午,舒静副校长为我们带来讲座——中医药开放发展的探索和实践,深入阐述了中医药的博大精深,讲座中舒校长介绍了中医药在全球的传播与应用,探讨了相关国际组织的建立以及不断推进中医药标准化的意义。舒校长强调,中医药的全球化和品牌化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坚持中医与临床相结合,注重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推动产业的多维度发展,从而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医药的认同感,才能将这一中华民族的伟大遗产奉献给全人类。在舒校长干货满满的分享中,同学们既回顾了中医药源远流长的历史,也了解了其发展的现状与应用。这不仅解答了同学们对中医药未来发展方向的疑惑,更引发了大家对中医药和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等领域的思考。讲座在同学们踊跃提问,和热烈的交流中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舒校长讲座后由中西医结合学院教学办公室丁涵青老师组织营员们来到中西医结合学院所在科技创新中心四楼,参加本次夏令营的“与导师面对面”环节。

会上中西医结合学院副书记、副院长国海东教授向夏令营同学们介绍了我校中西医结合学科的领先水平、中西医结合学院组织架构以及自成立以来取得的科研成果。他讲到中西医结合学院秉承“中西合璧,汇聚创新”的院训,坚持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为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交叉合作,为积极建设成为我国中西医结合高水平教育教学和拔尖人才培养高地不断努力。

心脑血管研究中心胡亮研究员深入解析了血小板激活机制及其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吕东潮青年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关于非编码RNA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创新研究。肿瘤研究中心袁富文青年研究员向大家分享了肿瘤生物学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医药疫病研究中心杨晓东研究员探讨了炎症小体在重大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与中药干预。肠道微生态研究组赵玲老师与大家探讨了肠道微生物与代谢的奥秘,解析肠道微生物结构及其代谢功能表型研究病证关联的生物学内涵。神经科学中心徐见容研究员以其在中药化学生物学领域的前沿研究,为学员们揭开了高活性天然产物的神秘面纱。各位导师的展示激起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和激烈的讨论。交流气氛浓郁,在激发了营员们的开放性思维的同时促进了营员与导师的相互了解。

7月7日,在一轮优秀营员考核后学院专家遴选出本次夏令营中表现出色的优秀营员颁发了优秀营员证书。本次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2024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取得了圆满成功顺利结营。7月7日,在一轮优秀营员考核后学院专家遴选出本次夏令营中表现出色的优秀营员颁发了优秀营员证书。本次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2024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取得了圆满成功顺利结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