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学院

Schoo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青春力量·朋辈榜样

---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学生志愿者事迹

发布者:中西医发布时间:2022-05-02浏览次数:341

      三月中,随着上海疫情防控形势升级,核酸检测任务日渐加剧,上海高校开始征集大学生PCR检测志愿者。我院博士生邢正操、邵诗芸、赵汗青,甚至博士毕业班同学李世春、李星,都积极响应号召报名,想为集体、为上海尽自己的一份力。在职博士生施丹更跟随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队在抗疫前线--医疗隔离点冲锋。

      时至五一劳动节假日,所有志愿者均已顺利完成任务,施丹和赵汗青仍在隔离期,其余同学已回归宿舍。借此机会,研究院请几位志愿者介绍了各自在志愿活动中的工作和感悟。


青年共产党员的担当   

      我院与交大医学院联合培养的2021级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博士生邢正操是第一个向学院报备“出征”的同学。邢同学先报名了校外PCR志愿者行动,当得知是分批出发,暂时没轮到自己时,又立即加入到宛平宿舍的楼内志愿者队伍中,为大家提供餐饮服务。他说看到学校号召时,自己没什么多余的想法,只是觉得作为一名时代青年、一名共产党员,想在疫情肆虐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邢同学更谦虚地表示自己的岗位相对轻松,那些安排所有餐饮物资,为大家提供核酸检测服务,为大家解答疑惑的志愿者们才更辛苦,大家都在毫无怨言地默默奉献。

 “现在我们可能存在一些困难,但我相信这场阴霾一定会散去,这需要身处当下的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肯定会有机会尽情游玩,纵情畅饮,开怀高歌来弥补这段封控生活。”



没有人知道我们在做这个,但你会看到我们的报告”

2021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生邵诗芸跟随上海中医药大学一支20人的PCR检测志愿者队伍应援进驻位于浦东新区的上海之江医学检验所。

检验所实行机器24小时不停,工作人员轮三班制,每天经手3万左右的样本量。邵同学所在的小分队第一天就被分配到晚班,从晚上9点工作至第二天凌晨5点,主要负责取样、抽提RNA、扫码记录样本等工序。闷热的负压环境实验室里,医用帽子、N95口罩、两层手套、医用防护服、防护面罩、一次性鞋套的全副武装下,护目面罩上聚集起密密麻麻的水珠。一整晚下来,大家手疼且腰酸背痛,脸上也留下口罩的勒痕。此后重复工作的每一天,让队员们真切感受到这个工作的意义。经手的样本也见证着同学从核酸检测“小白”到“大白”的成长过程。在大众看不见的核酸检测“战场”上,从收到检测样本到检测报告的输出,每一个步骤都倾注着检验人员的辛勤和汗水。

 “疫情当前,无论是奔赴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是实施检测的检验人员;无论是警务和街道社区抗疫工作者,还是每一位积极配合政府号召的市民,大家都在携手抗疫,共克时艰。我的志愿服务告一段落,但这段经历我会终生铭记。这半个月里,我真切感受到了奉献、友爱的志愿服务精神。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机会立足专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集体贡献绵薄之力,承担起新青年的责任。未必光芒万丈,但始终温暖有光!“



辛勤劳动让每一缕春光和每一次休息都弥足珍贵

我院与交大医学院联合培养的2021级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博士生赵汗青由于住在浦西宛平南路宿舍,所以跟随交大的PCR志愿者队伍驻扎于上海兰卫医学检验所。

兰卫检验所的检测样本来自静安、浦东、宝山等不同区域,所有报告需要在第二天早晨6点前提交,检验员都全力以赴和时间赛跑。凌晨5点,赵同学完成第一晚的检测任务后,大拇指和食指因为拧样品罐和打枪头已经痛的拿不起纸张。后来,赵同学又被分配到填报阳性数据的小组,阳性样本涉及到复查、填数值、填编码等一系列填报动作。每份样本的编码由11~12个数字组成,需要一个人报数一个人录入,连续工作4小时。错一个数字就意味着一份错误样本,一个假阳性病例,所以这项工作尤其需要仔细认真、耐心负责。

虽然每天任务艰巨,费体力耗精力,赵同学总能在工作之余找到值得开心的事:倒春寒中她庆幸自己可以在工作完毕洗个热水澡蒙头大睡;凌晨2点到中午11点的早班结束她庆幸可以晒到温暖的太阳;任务结束后的番茄和梨吃起来格外美味;就连隔离地点被安排在教室,她也说竟然有那么大的空间可以锻炼,实在弥足珍贵。

 “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过去的时间已经追不回来了,珍惜当下的时间,让它过的更有意义,不枉经过你的光阴,能够让你自己回味起来感觉没有浪费时间。莫道春光无处赏,朝朝暮暮似春光。”

 

方舱实验室和加样工作

报阳小组


科研技术对疫情防控同样意义重大

得知2019级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博士生李世春也报名参加了志愿者行动,研究院各位老师都十分感动并且敬佩,因为对于博士三年级的她来说,这个三月四月不单是因为疫情到来按下的生活暂停键,更是她毕业论文查重、盲审、答辩、就业求职的关键时期。李同学可以在校园封控期间迅速调整好心态,规划管理好自己的科研学术时间,更能热心投身于疫情防控的志愿活动中,让大家对她的品德和能力都竖起大拇指。李世春认为,在毕业之前能完成这样一个志愿者工作,虽然细微,但是用自己所学为上海的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这也对自身是一种肯定。

我之前常觉得做科研其实并不会对当下的社会起什么重要的意义,但在这次新冠疫情当中,我也通过活动真切感受到科研技术对疫情的发现意义重大,这也为我今后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树立了信心和信念。”

  


除了以上受邀谈过感想的同学,研究院还有许多默默奉献的身影,张江和宛平的数位同学都在楼内志愿者岗位为同学服务。这些身边的榜样,让我们时时见贤思齐,在模范的引领下共同成长为杏林中一棵棵参天大树。